发米下载:值得大家信赖的游戏下载站!

所在位置: > 新闻资讯 > 春日踏青寻木之旅:探访北京古树与名人故居,享受绿意盎然

春日踏青寻木之旅:探访北京古树与名人故居,享受绿意盎然

发布时间:2024-12-13 11:03:52来源:发米下载作者:zhoucl

春暖花开,正是踏青的好时节。没有大风的春日,简直是北京最美丽、最舒适的季节。你不妨追随陶先生的脚步,去一场伐木之旅。这些有故事的古树,有的坐落在都市喧嚣中安静的名人故居小院里。只需半天时间即可欣赏郁郁葱葱的绿色;有的位于京西山水宜人的清净寺院。游览山需要一天的时间。玩水,无论哪种,都是春天不错的选择。图文/王大东

1、北海团城“白袍将军”“遮影侯”

《一起挥动桨吧》,一首时代感很强的经典赛艇歌曲,是很多学生时期来北海公园约会的背景音乐。但在北海公园南门的团城这座城堡般的建筑里,来的人明显少了。这座微缩城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是辽朝“耀宇宫”的一部分。金灭辽后,继续对辽朝的“耀宇宫”进行修葺和扩建,称“元帝”。此时的元地不只是一座岛屿,岛上也开始修建庙宇以祭天。

后来到了元代大都时期,元地更加重要,被定为大内东西宫的联系中心。元帝的东边是大内,西边是太后的兴圣宫和太子的隆宫。福宫。至于大内地点的选择,则更加随意。忽必烈走到元地,环顾四周,拿起弓箭,向东方射去。箭矢所落的地方,便是大内所在的位置。 。至于“元地”,因周围筑有石墙,形成圆形小城,故改名“团城”(亦称“元城”)。明清时期,团城经历了多次整修。康熙重修了主体建筑承光殿,慈禧太后在承光殿供奉玉佛。这些我们今天在团城都可以看到。

北海团城“白袍将军”

那么我们回到今天的主角:团城的著名古树——“白袍将军”和“遮荫侯”。从台阶缓缓登上团城,右手边那棵高大的白松就是乾隆皇帝授予的“白袍将军”。这棵白松高​​30多米,据说已有800多年的树龄。它身材高大威武,犹如身披白甲的武士,因此被乾隆帝封为“白袍将军”。

北海团城“荫侯”

再往前走几步,迎面而来的是一棵高大的松树,树冠像一把大伞。相传有一年盛夏,乾隆皇帝来到团城巡视。当他坐在这棵树下时,他感到非常凉爽和愉悦。他还记得明朝皇帝朱元璋赐封柿子树的故事。他非常感兴趣,并封圣了这棵古树。油松是“荫王”。这也是北京级别最高的松树。

团城目前正在展出“北海皇家园林:建园850周年回顾展”。先了解北海的发展历史,然后乘船乘船,吹吹风,喝茶,享受春日美景。

实用信息:

北海团城门票1元,北海公园门票10元。

两者分别购买门票

2、潭柘寺的御树和培王树

在京城众多的寺庙寺庙中,檀陀寺并不是最清静的。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曾在此烧香拜佛。至于那句耳熟能详的“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更进一步说明潭柘寺是北京寺庙中的“经典网红”。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潭柘寺悠久的历史。该寺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当时,北京仍称“幽州”。那只是北方的一个军事重镇,与京城没有任何关系。当时潭柘寺称嘉福寺,自创建以来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南北朝时期才终于发展起来。不料,在“三股灭佛”运动中,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寺庙变得破败废弃。

潭柘寺茶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执政。她大力弘扬佛教,嘉福寺重生。同时,这还要感谢华严宗的一位高僧——华严和尚。当时,华严和尚云游幽州,每晚诵读《华严经》。城里的人都能清楚地听到他的诵经声,于是请了著名的华严和尚在潭柘山建山。他以嘉福寺为中心重修寺庙。寺庙逐渐兴盛,华严和尚被尊为“祖师”。因潭柘山上长有许多桑树,民间俗称此寺为“潭柘寺”。这个名字至今仍在使用。

潭柘寺与王舒

金代,潭柘寺迎来了第一个鼎盛时期。随着金朝统治者积极推动金朝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和政治改革。金熙宗亲自到潭柘寺进香拜佛,并拨款重修、扩建潭柘寺。 。这是历史上第一位到潭柘寺上香的皇帝。从此,潭柘寺成为皇家寺庙。此后的元、明、清历朝,潭柘寺与皇室都有着深厚的渊源。清朝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位皇帝曾来潭柘寺礼佛、赏景。甚至有一种说法,紫禁城的太和殿是仿照潭柘寺大雄宝殿的重檐庑顶而建的。潭柘寺的繁荣程度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潭柘寺帝王树

走进寺庙,斋堂的庭院里有两棵银杏树,高30至40米。这就是著名的“皇帝树”和“培王树”。御树原是乾隆皇帝来到潭柘寺时赐予的御号。后来,帝王树的传奇故事就与清朝皇帝密切相关。据说,清朝时期,每有一位皇帝登基,这棵树就会长出一根树枝,每有一位皇帝去世,那根树枝就会自行分裂,与母树融为一体。今天导游讲的各种传闻更是神奇(有兴趣的可以听听,由于建国后不准成精,这里就不引用了)。另一边的帝王树是后来种植的,是人们与帝王树配对的“皇后”。是的,其实培王树也是一棵雄树。

潭柘寺的传说和历史远不止这些。另外,寺庙本身风景优美,还有安静的茶馆,非常适合周末的一日心灵之旅。

实用信息:

檀陀寺门票55元。

春夏8:00-17:00,秋冬季8:00-16:30,

可以购买潭柘寺和戒台寺的联票优惠,票价80元。

3、戒台寺五棵“性格各异”的古松

宝塔松

很多眼尖的观众到了戒台寺后都会发现:嘿,《甄嬛传》中孙俪皇后被送到甘露寺净化的场景,就是在戒台寺大雄宝殿前的平台上拍摄的。戒台寺。正殿悬挂的雕龙匾额“荷花世界香林”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写,在剧中多次出现。

当然,戒台寺更重要的地位在于,作为著名的戒律寺,戒台寺是中国三大戒坛之首,又因为规模最大,被誉为“中国第一坛”。世界”。

卧龙松

戒台寺的布局很有特色。有两组建筑分布在一南一北两条中轴线上。南中轴线上的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扩建的,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即“天王殿”)等。 《甄嬛传》场景拍摄地)等,北中轴线是唐、辽、金建筑的主要分布区,核心的戒坛殿在北中轴线轴。

戒坛殿又名选佛堂。现存的戒坛殿是明代在辽代戒坛遗址上重建的。戒台殿正中有一座青石“品”字形高台,是僧侣受戒的地方。受戒时要讲究“三师(受戒者)、七证(见证僧)”,十分庄严。

九龙松

戒台寺内有五棵名松。人们经常看到游客一一寻找这些“不同的人物”。我们来一一谈谈。第一个是最调皮的“活动松”,可以说是“一拉动全身”。乾隆皇帝来戒台寺游玩时,喜欢拉着“活动松”,看着整棵树动起来。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活动松是光绪年间重新种植的。然后是塔松,它非常平静地环绕着法君大师的墓塔,被称为“宝塔隆松”。九龙松位于戒坛院山门南侧。始植于辽代。一树干分为九枝,犹如九龙冲天,故名“九龙松”。它也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白皮松。哦。最后是卧龙松和紫仔松,对称分布在大雄宝殿后面的台阶周围。它们的名字很好地概括了这两棵古松的形状和特征。

活动松

如果四月份去戒台寺,还可以赶上戒台寺丁香节,这也是北京三大花节之一。可以赏花、树木、拜佛、冥想。寺庙的食堂还提供素食。北京西部的戒台寺之旅将满足您的所有感官。

实用信息:

戒台寺门票45元。

春夏8:00-17:00,秋冬季8:00-16:30,

在潭柘寺可以购买与戒台寺联票的优惠票80元。

4.纯王府凤凰槐

宋庆龄故居

说起淳王府,严格来说,有三座。两代纯亲王各有一个儿子,被推举为清朝皇帝。 “乾隆府”作为皇帝的出生地,连皇帝的生父都不能住在那里。于是光绪帝即位后,原来太平湖的纯亲王府就成了“乾隆府”,于是在什刹海新建了一座纯亲王府,称为“北府”(以前的称为“南府”) )。后来光绪去世,淳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被推举为皇帝。于是北府不能再住了,在中南海新建了淳王府。结果清朝还没建成就灭亡了。结果,今天只剩下什刹海旁边的北宫和今天中央音乐学院的南宫了。

孙中山、宋庆龄

今天我们推荐的是北府,保存比较完好,风景也很美。清朝初期,北府所在的宅邸是宰相纳兰明珠(影视剧大才子纳兰性德的父亲)的宅邸。后来成为和珅的府邸,再成为成王府,最后成为淳王府。宫殿现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不对外开放),另一部分是宋庆龄故居,对游客开放。

孙中山先生因肝癌在北京去世,所以北京一直是宋庆龄的伤心地。后来,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多次诚挚邀请下,宋庆龄终于同意北上北京。这个庭院是周总理专门为宋庆龄布置和修缮的。宋庆龄在这里生活了18年。他首次当选为国家副主席,1981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宋庆龄故居凤凰槐

走在安静的庭院里,主楼前的绿色草坪上有一株巨大的国槐。宋庆龄特别喜欢欣赏楼上的这棵古树。由于这棵古槐树姿飘逸轻盈,枝繁叶茂,绿叶如长羽毛,宋庆龄将其命名为“凤凰”。时光荏苒,“凤凰国槐”见证了那么多的历史故事,却依然保持着静谧优雅。

对了,仔细参观宋庆龄故居需要一两个小时。院内风景绝佳,是喧闹的后海地区难得的一处清静之所。附近的九门小吃(后海小友胡同1号)也是不错的美食选择。

实用信息:

宋庆龄故居地址:后海北沿46号,门票价格20元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9:00-17:30,淡季9:00-16:30

5、人民艺术家老舍故居院内的柿子树

很多人说王府井是旅游基地,没什么可看的。其实,就在街对面,有一座安静的四合院,就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故居——石小园。参观丹石四合院,可以感受到老北京四合院“吊顶鱼缸、石榴树、老人、肥狗、胖姑娘”的生活场景。一进小院的门,迎面就是一面照壁,往里走就是一个小院。院子里有两棵柿子树,是老舍先生于1953年亲手栽种的,因结果时,枝头挂满红柿子,所以老舍夫人胡青青将院子命名为“丹石院”。 。就连工作室也被称为“双柿工作室”。

老舍先生在这个小院里生活了16年,著名的《龙须沟》、《茶馆》和未完成的《正阳之下》等24部戏剧和两部小说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每当写累了,他就去院子里照料花草,和孩子们玩一会儿,或者坐在柿子树下晒太阳。有一次北京下大雨,全家人都冲到院子里抢救花草,搬进屋里。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满头大汗,他们终于成功“拯救”了花草。

如今,庭院侧翼已辟为老舍生平陈列室。可以看到那个时代文人创作和工作的精神。

还提出一些购物建议。离开老舍故居,我们向东行去。史家胡同凌叔华、陈西英故居现已开放为史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24号院)。不仅可以看到四合院的模型,还可以听到很多老北京胡同的故事。喊叫。如果在去史家胡同博物馆的路上绕一小段路,经过含芬楼书店一侧的大叶胡同,还可以看到散文家梁实秋先生小学时就读的“陶塾”。校门牌坊至今仍清晰可见。当然,不用说,每次抢仁义剧的票,都是一个技术活。如果买不到票,不妨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博物馆,它开放在首都剧院翼楼四楼仁义院内。时间到晚上7点,可以了解老舍先生生前多年心血的中国戏剧。这样看来,灯市口地区有很多可看的地方吗?

实用信息:

老舍故居地址:福福胡同19号

9:00-17:00,16:0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

6、郭沫若故居的“妈妈树”

今天我们不去评论郭沫若的作品和人品。这些都有自己的历史可供评论。但什刹海附近的郭沫若故居还是值得一去的。院子里还有一棵银杏树,充满了亲情。后海热门旅游项目“三轮车胡同游”,一定会把恭王府、郭沫若故居列为必去景点。事实上,郭沫若故居所在的房屋曾是恭王府的赛马场,是民国初年购置并修缮的。改造。后来又几经易主,直到1963年郭沫若才搬到这里。

走进院子,左手边有一棵显眼的银杏树。这是充满温暖和亲情的母树。那是1954年春天,郭沫若的妻子于丽群因患重病南下治病,留下了六个年幼的孩子。郭送妻子上车后,带着孩子们来到了西山古老的大觉寺。一棵银杏树苗。因为郭沫若认为银杏树是活化石,所以他希望妻子能像银杏树一样坚强,身体慢慢好起来。于是,他们把移植的银杏树苗移植到了西四院胡同的住处。为了祝福妻子早日康复,回到孩子身边,他们把这棵小树命名为“妈妈树”。 1963年,郭沫若一家搬到前海西街时,这棵树也搬到了那里。从此,“妈妈树”像家人一样在院子里茁壮成长,郭沫若在树下读书,孩子们在树下玩耍。 1978年和1979年,郭沫若夫妇相继去世。没过多久,“树妈妈”似乎有了灵性,得了重病。大片的树皮龟裂脱落,树枝也几近枯萎。持续了好几年,才慢慢恢复了生机。

参观完郭沫若故居,附近还有很多值得参观的地方。如果你想吃正宗的披萨,银鼎桥胡同后面的九号院里就有一家隐藏得很好的“胡同(胡同)披萨”。这是一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相传原为“海潮观音禅林古刹”。 ”。进去后有一个池塘,还有金鱼。坐在二楼的小阁楼里,一边吃披萨,一边可以近距离看到梁上精美的画作。这里外国人比较多,如果你想喝酒,银鼎桥胡同12号的“沙发咖啡”也值得一试,这是一家台湾老板开的精致咖啡店,味道不错,环境温馨。

实用信息:

郭沫若故居地址:前海西街18号

门票20元,周二、周五下午半票

9:00-16:30,每周一闭馆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