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米下载:值得大家信赖的游戏下载站!

所在位置: > 新闻资讯 > 印度取消部分产品BIS认证:涤丝行业市场如何?

印度取消部分产品BIS认证:涤丝行业市场如何?

发布时间:2025-11-14 12:23:13来源:发米下载作者:zhoucl

2025年11月,印度中央政府化学品和肥料部通过《印度公报》发布重磅通知,正式取消包括涤纶POY(预取向丝)、涤纶FDY(全拉伸丝)及PTA、乙二醇等涤丝上游原料在内的多种产品的BIS强制认证要求。这一政策调整距印度首次针对涤丝产品推行BIS认证仅两年有余,将对我国涤丝出口贸易及全球涤丝市场格局产生直接影响。

BIS认证是印度标准局设立的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核心作用在于通过统一质量标准实现"保护本土消费者、规范市场秩序"的双重目标,未获认证的产品将被直接拒绝进入印度市场。2023年,印度首次将涤纶POY、FDY纳入BIS认证强制范围,引发我国涤丝出口行业震荡——认证申请流程复杂、周期长(通常需3-6个月)且成本较高,多数中小出口企业难以快速适配。

从政策执行效果看,BIS认证对涤丝贸易的抑制作用极为显著。下表清晰呈现了BIS认证实施前后我国涤丝对印出口的波动情况,数据印证了认证壁垒对贸易的实质性阻碍。

时间节点 出口表现 具体数据/特征
2023年8-9月(政策落地前) 集中出口峰值 单月对印出口量飙升至7.59万吨
2023年10月(认证正式实施) 出口量骤降 环比跌幅超90%,出口基本陷入停滞
2023年全年 政策前高后低 涤纶POY及FDY对印出口量46.9万吨
2024年全年 持续低迷 涤纶POY及FDY对印出口量仅6.26万吨,同比下滑86.6%

此次印度取消相关产品BIS认证,本质是基于本土产业需求的政策纠偏。印度虽为人口大国且纺织业需求旺盛,但涤丝产能增长长期滞后于需求,国内供应缺口需依赖进口填补。BIS认证实施后,印度自中国涤丝进口量锐减,而印尼、马来西亚等替代来源地的供应能力有限,导致其国内涤丝市场出现供需失衡迹象,最终促使政府通过政策松绑缓解市场压力。

对于我国涤丝行业而言,印度取消BIS认证的短期积极影响集中体现在出口通道重启与竞争优势强化两个层面,行业景气度有望得到快速修复。

出口规模将进入快速回升通道

从历史数据看,印度是我国涤丝在南亚地区的核心出口市场,其涤丝进口量与自华进口量呈现极强的正相关性——在无贸易壁垒时期,印度自中国涤丝进口占比常超过80%。BIS认证取消后,此前因认证受阻的出口订单将逐步释放,叠加当前国内涤丝价格优势明显,出口修复具备坚实基础。

成本与物流端的双重优势,进一步放大了我国涤丝的出口竞争力,也为出口规模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下为核心成本数据及出口量预测:

维度 具体指标 数据详情
成本端 2025年涤丝价格对比 较2024年同期跌幅约10%,源于聚酯原料价格下行
物流端 上海港至印度航线海运费 850-1400美元区间,远低于3000美元出口盈亏平衡点
出口预测 2025年第四季度 对印出口量将突破5万吨
出口预测 2026年全年 出口规模有望回升至25-30万吨区间

结合历史数据与当前优势,2026年出口规模有望回归至BIS认证实施前的正常水平,为国内涤丝市场注入活力。

企业经营压力得到阶段性缓解

BIS认证的取消直接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合规成本与时间成本。此前,企业申请BIS认证需承担产品检测费、审核费、代理费等多项支出,单类产品认证成本可达数万元,且认证周期常与订单交付周期冲突,导致部分企业被迫放弃印度市场。政策松绑后,中小出口企业无需再为认证投入额外资源,出口意愿将显著提升。

对于国内涤丝行业而言,这一变化恰逢其时。近年来我国涤丝产能持续扩张,但内需增速滞后,供应过剩压力凸显,印度市场出口通道的重启将成为重要疏解渠道。下图为2025年1-9月国内涤丝产能与内需增长对比:

通过出口释放过剩产能,将帮助企业有效缓解库存压力、提升产能利用率,为经营状况改善提供直接助力。

尽管短期利好明确,但我国涤丝企业仍需警惕印度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与贸易环境的复杂性,避免对政策红利产生过度依赖。

印度本土产能崛起形成长期竞争

近年来印度正加速推进涤丝产业本土化,Bhilosa Industries、WPL、Sanathan Textiles等企业陆续投产新的涤纶长丝装置,国内供应能力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涤纶POY及FDY月度进出口量已基本持平,标志着其本土产业正从"净进口"向"供需平衡"过渡。

这意味着我国涤丝对印出口的增长空间将受到本土产能的刚性约束,未来难以恢复至2023年的峰值水平。尤其在中低端涤丝领域,印度企业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可能逐步替代进口份额,我国企业需向高端化、差异化方向突破才能维持竞争优势。

贸易保护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存

从印度贸易政策的历史表现看,其对化工、纺织类产品的贸易壁垒呈现"反复性"特征。以聚丙烯(PP)为例,印度曾两度延期BIS认证执行时间,最终才决定取消;而在涤丝领域,此次认证取消并非永久性政策,而是基于短期市场需求的调整。

当前国际经贸局势复杂,印度为保护本土产业,未来可能通过反倾销调查、关税调整等其他方式重建贸易壁垒。正如聚丙烯行业所面临的处境,即便BIS认证取消,"其他贸易保护政策陆续出台"的风险仍客观存在,这要求我国涤丝企业不能将政策红利作为长期依赖。

区域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在我国涤丝对印出口受阻的两年间,印度已逐步拓展了多元替代进口来源地,这些地区的供应商已建立初步市场渠道。我国企业重新进入印度市场后,将面临多区域竞争压力,具体竞争格局如下表所示:

供应来源地 竞争优势 市场布局现状
中国 产能大、价格优、产品种类全 传统核心供应国,政策松绑后快速回归
印尼 地理位置近、物流成本较低 已建立稳定合作渠道,主打中低端产品
韩国 技术领先,高端产品竞争力强 聚焦高端市场,客户粘性较高
泰国 劳动力成本适中,产能稳步增长 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主打性价比产品

多区域供应商的直接竞争,可能引发阶段性价格战,进而压缩行业整体利润空间,我国企业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面对印度BIS认证取消带来的市场机遇与潜在风险,我国涤丝行业需从短期订单承接、中期市场布局、长期能力建设三个层面制定应对策略。

短期:高效承接订单,强化渠道粘性

企业应抓住政策窗口期,快速对接印度下游纺织企业,尤其是此前因认证问题中断合作的老客户,通过灵活的定价策略与快速交付能力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建议联合行业协会建立印度市场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跟踪当地供需变化与政策动态,避免盲目扩产导致的库存风险。

中期:优化产品结构,规避低端竞争

针对印度本土产能崛起的趋势,我国企业需加速产品升级,从传统的中低端POY、FDY向高附加值的功能性涤丝(如抗菌、阻燃、吸湿排汗丝)转型。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避开与印度本土企业的同质化竞争,占据高端市场份额。此外,可探索在印度周边国家(如孟加拉国、越南)建立海外仓,缩短交付周期,提升市场响应能力。

长期:多元化市场布局,降低单一依赖

为应对印度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行业需践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南亚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东南亚、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参考我国聚丙烯行业的发展经验,通过"把握出口环境机遇 产品结构调整 开拓新市场"的组合策略,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实现稳定发展。同时,企业应建立常态化的合规管理体系,提前储备应对各类贸易壁垒的能力,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

印度取消涤丝相关产品BIS认证,无疑为我国涤丝行业带来了阶段性的出口红利,短期将推动出口规模回升与企业经营压力缓解。但从长期来看,印度本土产能崛起、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等风险因素,决定了这一红利并非"长期饭票"。

我国涤丝企业需理性看待政策调整,在把握短期订单机遇的同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与市场多元化布局中。只有构建起不依赖政策红利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全球涤丝市场的竞争中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未来,行业的关注点应逐步从"政策松绑"转向"价值提升",这才是应对国际贸易环境波动的根本之道。

有光涤纶丝¥ 10000/ 杭州舒杰化纤有限公司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