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米下载:值得大家信赖的游戏下载站!

所在位置: > 新闻资讯 > 从“制造驱动”到“价值跃升”,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解码新动能

从“制造驱动”到“价值跃升”,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解码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04 10:23:18来源:发米下载作者:zhoucl

纺织服装产业园区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截至2024年底,我国各类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超1300家,覆盖纺织产业链各环节。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发展稳步推进,并在创新升级中积极解码新动能。园区建设逐步转向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其中,新建园区和新入园企业设备智能化率达到70%以上。

产业园区创新跃迁

在日前举办的2025年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工作会议暨园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峰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表示,当前,纺织产业园区在激发主体活力、转换发展动能、协调区域发展中发挥着枢纽作用,已成为推动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

全面分析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不难发现,我国中西部、东北地区纺织服装园区快速发展,东部地区纺织服装园区快时尚智能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沿边产业园区、跨境产业园区、境外中国纺织产业园区成为了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以及国内外纺织产业联动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电商园区则形成了区域协同与数字化深度融合格局。

在江苏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通过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不仅企业的新品上市周期大大缩短,而且年发布原创花型数量达到了万余款。在湖北潜江产业园,园区企业依托“裁缝IP 柔性制造”的创新发展模式,高端户外服装年产量超500万件。此外,在深圳、上海、苏州等地,产业园区积极探索“工业上楼”模式,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有效推动了园区从横向扩展向纵向节约转变。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快速发展,正承担着拉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的重要功能,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国纺联产业园区工作办公室主任、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纯总结说。

在中国纺联副会长阎岩看来,纺织服装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强磁场、区域协同的动力源,更是纺织工业强链补链、创新跃迁的核心载体。“近年来,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阿拉尔经开区、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库尔勒经开区、喀什经济开发区、石河子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阎岩说。

“从空间集聚到资源集约,园区在生态构建中不断将企业的数量优势转化为产业的质量优势和体系优势。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共建,有效缩短了运营冗余;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布局,使资源配置更加精准高效;集成政、产、学、研、资多元创新要素,构筑专业化、开放型创新平台,园区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枢纽。”孙瑞哲谈道,产业园区不仅是形成规模经济的产业生态,而且是推动系统创新的孵化平台和实现优势叠加的价值网络。

园区发展各有特色

随着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不断演进,园区发展正由规模化、体系化向专业化、细分化延伸。

新疆阿克苏、库尔勒园区凭借棉花主产区独特优势,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棉纺全产业链基地;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园区以优质羊绒为依托,深耕精细加工,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羊绒制品制造中心;依托煤化工,宁夏宁东工业园区可年产10500吨对位芳纶纤维。

立足打造棉纺、粘胶、聚酯“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新疆阿拉尔先后引进了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洁丽雅集团、数智世界(新疆)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建立起一个纺织原料齐全、基础设施完备、产业链条贯通的纺织产业基地。

“随着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显,产业协同效能显著提升,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新疆工业经济中推动投资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阎岩说。

除了新疆,我国各地的纺织产业园区也在百花齐放,释放着集群的“磁吸效应”。

湖北荆州纺织印染园、河南信阳生态印染园,通过园区自主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在环保染整、数码印花等领域形成了核心优势。袜业、内衣、冲锋衣等特色专业园区也在近几年不断涌现。目前,辽宁葫芦岛产业园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泳装生产基地,福建晋江休闲服、浙江嘉兴平湖羽绒服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也成为了行业的制造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从“制造驱动”到“价值跃升”,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商贸流通、供应体系正在构筑纺织产业园区发展的新生态。深圳南油依托专业市场集聚设计资源,成为了孕育独立原创设计师品牌的创业沃土;青岛东方时尚中心整合设计师资源,打造了北方时尚产业高地;广州TIT创意园集聚百余家设计机构,将“广绣”非遗技艺与现代时尚深度融合,赋能产业焕发新生。

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尽管随着纺织服装园区数量不断增加,覆盖区域和细分行业更加广泛,园区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园区特色更加突出,运行质效不断提高,但由于国内外贸易环境波动、生产要素量价变化、区域产业政策调整等多种原因,部分园区出现了产业发展不畅、投资放缓、在建项目停滞、产效下滑等问题,园区发展瓶颈进一步凸显。

比如,与产业需求相比,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的布局依然存在结构性失衡、要素“虹吸效应”加剧等问题。

“东部园区因土地资源紧缺、运营成本攀升,面临存量优化与增量创新的双重挑战。中西部园区受制于基础设施薄弱与人才供给不足,产业承接与创新驱动面临瓶颈。这些问题具有显著的系统性传导效应,需要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关联机制来打破。”孙瑞哲说。

此外,从园区自身看,发展同质化、内卷化问题仍然突出,发展理念与运营模式存在偏差。一些园区建设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硬件轻软件,功能定位模糊,“千园一面”的复制现象屡见不鲜。低效竞争与区域协同弱化导致互补共赢的发展格局演化为相互掣肘的零和博弈。园区内企业发展的能力差异与关联不足,形成技术扩散壁垒,创新生态断层。

“破解制约瓶颈,园区需要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跃迁,从同质发展向价值协同迈进。”孙瑞哲说。

“当下,全球纺织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深刻嬗变,园区建设也步入从政策驱动向内涵发展的关键转型期。”阎岩建议,“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要强化区域协同、链条互补的系统思维,聚焦产业链垂直整合。东部园区可重点布局研发设计、品牌运营等高附加值环节,中西部园区可依托资源优势建设生产制造与跨境贸易基地,构建‘东联西进’的跨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